{{detailCtrl.mainImageIndex + 1}}/1

矢板明夫的台日大比較: 台灣+日本除以二, 說不定更好【中文書】

残り3点

3,080円

送料についてはこちら

矢板明夫的台日大比較: 台灣+日本除以二, 說不定更好 著者|八旗文化(編) 出版社|八旗文化 ISBN|9786267234358 台湾で「指図する」矢板明夫は、今回、日本と台湾を長年観察しているからこそできる日台比べをしました! 台湾+日本÷2、もっと良いかも?! 【概要】 「這一次,我想聽矢板先生聊台灣和日本!」 ◆ 因為認同台灣,所以才會在台灣「說三道四」! 因為希望台灣變得更好,所以忍不住進行「台日大比較」! ◆ 結合台日經驗的獨家「矢板視角」── 「台灣+日本÷2,說不定更好!」 ====================== 台灣人熱愛日本、超過熱愛自己。他們喜歡去日本旅行,閱聽日本的影劇、文學和漫畫,談到對於日本的了解程度,中文世界裡幾乎沒有人可以超越台灣人。但台灣人真的理解日本嗎? 身為真心熱愛台灣的日本媒體人,《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在知命之年,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新角色: 「過去當記者,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拿到獨家新聞、如何能寫出更有說服力的分析文章。2020年春天被派來台灣,雖然還是當記者,卻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天命』好像多了一個──那就是,幫助台灣人更了解日本、日本人更了解台灣。」 從事國際報導的矢板明夫,其點評時政與國際社會議題的犀利與幽默,廣受讀者好評。因應台灣讀者對於日本的好奇,他常常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上,結合日本和台灣的生活經驗,陸續介紹日本的政治、文化與風俗,一定程度上可說是起到了推動台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本書收錄了七十五篇矢板的台日比較,一方面幫助台灣讀者理解日本的政治運作與社會文化,一方面也藉由日本人的視角反思台灣社會並提出獨特見解: ➤➤➤矢板看台日政黨➤➤➤ 「我發現台灣和日本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台灣的政黨黨首之間沒有對話機制,基本上很少聽到黨首們辯論政策。日本每年在國會上都有一兩次黨首討論,讓大眾能夠更瞭解各黨的主張、各項政策的利弊。如果台灣的黨首們也能就台灣國防、外交等重要議題各抒己見,一定可以對民眾理解政治產生積極的效果。」 ➤➤➤矢板看台日政壇與黑道➤➤➤ 「我長期觀察台灣,一直覺得台灣在處理黑道和政治的問題上表現得太寬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我曾經不止一次在媒體上,看到藍綠兩黨的知名政治人物,出席黑道老大的葬禮。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日本,這些人的政治生命絕對會立刻被宣告結束。」 ➤➤➤矢板看日本「橘色惡魔」➤➤➤ 「京都橘高校吹奏部的同學們和北一女樂儀隊、台中曉明女中管樂隊舉行的表演交流,聚集了數千名觀眾。三組樂團雖然風格不同,但同樣煥發著青春與活力。在漫長的疫情之後,他們這次訪台,日台雙方的民間情感,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年輕一代之間,也有望生成強韌的紐帶。」 ➤➤➤矢板看安倍晉三➤➤➤ 「安倍首相遇刺之後,菅義偉首相在第一時間就趕到了醫院。他對媒體說,安倍是一個非常怕寂寞的人,所以他要第一時間趕過去陪他。也許,正因為安倍首相是一個非常怕寂寞的人,所以他深深知道,被國際社會孤立的台灣,以及台灣人的心情。不能讓台灣覺得寂寞、孤單。」 --------------------------------------------------------------------------------- 對台灣人而言,日本與中國這兩個相鄰的國家,都是可以攬鏡自照的鏡子,然而在當下的台灣,或許有更多人愈發想從日本之鏡裡折射、看到自己的某種期盼。本書的宗旨便在於「幫助台灣人更了解日本、幫助日本人更了解台灣」,這也是未來十年每一個台灣人的必修課。 對矢板而言,只有秉持願意「說三道四」的勇氣,才能提供對台灣人真正受用的觀點。從比較安倍晉三和李登輝、兩國議會政治,到介紹能量景點、伴手禮文化,躍然於紙上的,不僅僅是以「台灣變得更好」為出發點的日本洞察,更是熱血、睿智、親切的鄰家大叔的魅力身影。本書散發著濃濃的「矢板明夫體」的風格和味道,更保留了部分讀者「加料調味」、參與人氣話題的精采留言。 【目次】 自序 我的「天命」多了一個汹 輯一 以台灣為參照,更了解日本政局 1. 我最喜歡的偶像能夠成為日本參議員嗎? 2. 在「長州正論懇話會上」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個多小時 3. 把責任落在個人頭上的文化 4. 岸田新內閣弱化了安倍派的色彩 5. 政治人物從「陣笠」熬到「部會長」,像柯文哲這樣突然崛起的幾乎沒有 6. 安倍事務所的關閉象徵著政治的殘酷 7. 在日本政界,兒子給老爸當秘書是慣例 8. 誰是安倍的接班人? 9. 「安倍派」未來的接班人會是他嗎? 10. 一人的倒閣運動是怎麼回事? 11. 在日本,議長幾乎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名譽職 12. 日本的黨首辯論火花四射,台灣呢? 13. 國家認同並不清晰的政治人物,出現在國會殿堂是一個隱患 14. 「中共在日本的代言人」──談我的老朋友鈴木英司先生 15. 很多日本知名的左派人士,都是北京當局的座上賓 16. 日本的在野黨為什麼會這麼積極地「配合」習近平呢? 輯二 日本社會的這些現象,僅供台灣參考 17. 日本沒有兵役制度,完全是志願兵 18. 日本自衛隊為什麼不讓人吃飽? 19. 日本人改名字竟然要法院判決 20. 日本女性曾在運動場上留下「東洋魔女」的稱號 21. 岸田首相雖然不能說是學渣,也絕不是會讀書的菁英 22. 在日本出席黑道老大的葬禮,這人的政治生命絕對立刻結束 23. 政治人物和統一教會來往並沒什麼問題 24. 學霸才能從政嗎?我並不這樣認為 25. 不知俄烏戰爭的爆發,對宮崎駿的價值觀有沒有一些影響? 26. 心靈雞湯般的「反戰小故事」,讓大家看不到現實世界的殘酷 27. 一旦出了事情,當事人要負起責任,是日本的傳統 28. 普發現金的好事為何變成壞事? 29. 「政治人物的評價要交給歷史,我不會在乎同時代人的閒言碎語」 30. 這篇文章不是平戶市觀光局的業配 31. 「青春、友情、汗水、淚水」,橘色惡魔來了 輯三 全世界最喜歡安倍前首相的,是台灣人 32. 台灣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朋友 33. 日本歷史上最有名的第一夫人 34. 「我原本是希望安倍來為我致追悼詞的」 35. 他其實是一個怕寂寞的人 36. 向死而生的安倍哲學 37. 安倍外交的真髓 38. 為何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談《安倍大戰略》 39. 對敵人心存感激,正是安倍的強大之處 40. 會換位思考的可敬對手 41. 李安妮:父親口中說最多的名字是安倍晉三 42. 「安倍回憶錄」中的李登輝 43. 台灣社會像懷念自己家人一樣沉痛悼念 44. 花正在開:日本盲人歌手來台灣義演 45. 希望懷念他的歌聲,讓安倍不再感到寂寞 46. 這座安倍銅像是日台友好的象徵 47. 安倍國葬上的台灣人身影 輯四 社會文化介於中日之間的台灣,好像越來越日本化了 48. 性騷擾的定義又變得更廣泛了嗎? 49. 糖尿病、尼特族、暴走族,改名可以避免歧視問題嗎? 50. 塗成烏克蘭國旗顏色的「達摩」,在日本非常暢銷 51. 「不服老」的三浦,已經成為日本足球界的傳說 52. 差一點把日本推入深淵的兩個豬隊友? 53. 前AV女優的作品入圍芥川獎,令人期待摘得桂冠 54. 日本和台灣是「朋」,也是「友」 55. 稻盛和夫的理念是「努力、簡單、利他」 56. 送什麼伴手禮,是件十分讓人費心的事情 57. 台北房子太舊,政府有一定的責任 58. 您喜歡京都人的說話方式嗎? 59. 以九十度的鞠躬向對手致敬 60. 「我聽說新幹線的時間比鐘錶還要準」 61. 您的拉麵要不要加蒜? 62. 尋找能量景點似乎是日本特有的一種文化 63. 在家裡詛咒上司來緩解壓力並不犯法 64. 在面臨人生重大時刻前,有什麼一定要吃的食物嗎? 65. 今天,把七福神的祝福送給大家 66. 名古屋的飲食文化對台灣似乎影響蠻深的 67. 「交通不安全」是日本人對台灣的主要印象之一 68. 政府想少發一個月薪水,所以不過春節了 69. 日本人為何對刺青者敬而遠之? 70. 日本相撲是外國力士活躍的舞台 71. 我不太敢承認自己是阪神的球迷 72. 客串了一天娛樂記者的心得 73. 社會文化介於中日之間的台灣小孩,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呢? 74. 當記者,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自己查證過的 75. 約會時,理所當然地讓男性付帳的女性非常丟臉? 【著者】 八旗文化(編) 【製品情報】 ISBN|9786267234358 出版社|八旗文化 発売日|2023 年 3 月 29 日 サイズ(cm)|14.8(W)幅×1.7(D)奥行×21(H)高さ 装丁|ソフトカバー ページ数|272 言語|繁体字中国語

セール中のアイテム